当前位置: 中商贸易网首页 » 企业动态 » 中国传统香文化

中国传统香文化

发布日期:2024-04-06  作者:xiangjia  浏览次数:431

文章标题:中国传统香文化

文章地址:http://www.coai.net/newslist1/16898.html

核心提示: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得到有效利用的约400余种;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或是利用物理方法(水蒸气蒸馏、浸提、压榨等)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其形态常为精油、浸膏、净油、香膏、酊剂等。

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1

香文化发展史

(1)春秋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此时多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已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

屈原《离骚》中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歌颂香文化。

秦汉时,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公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虽战乱不断,但香文化仍获得了较大发展。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同时,道教佛教兴盛,两家都提倡用香。

(2)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唐朝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都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抵中国。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

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炼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


(3)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

宋朝时,香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这一时期,合香的配方种类不断增加,制作工艺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多彩。

"隔火熏香"的方法也较为流行:燃一块木炭,在炭上隔上一层传热的薄片,后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香具方面,宋代值得关注的自然是瓷器,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铜器,或是另有创新。瓷炉很适宜民间使用。


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到明朝宣德年间,宣宗帝曾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后世称"宣德炉"。


香与香料
2

(1)香料的分类

以原料的来源划分:天然香料/合成香料

天然香料是指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的原态香材,其形态大多保留了植物固有的一些外观特征,如香木块、香木片等;


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得到有效利用的约400余种;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或是利用物理方法(水蒸气蒸馏、浸提、压榨等)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其形态常为精油、浸膏、净油、香膏、酊剂等。

合成香料是以煤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产品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取的有香味的化合物。当今世界上合成香料已达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有400多种。


(2)天然香料的制取

如今大多数的天然原料的生产都主要是依靠人工种植。要保证人工种植香料品质,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因素。

首要的是品种因素:同一种植物中常分为不同的亚种,各亚种的性状也常有较大的差异。

水土自然环境:植物生长区域的水分、温度、光照、土壤、空气以及周边的植物群落等自然因素,即"水土"、"风水"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的质量。

成熟周期:从培育到采摘之间的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对某些香料来说,其"孕育"时间越长,质量也越高,例如沉香,其"三年香"的价格差不多正是"一年香"的三倍。熏衣草自种植后,约在第三年才是成熟。


采取的部位:
植物的根、干、枝、叶、花、果实等不同的部位。芳香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例如檀香,越靠近根部和树心的部分含油量越高。栽培的方式:栽培方法、栽培经验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工业污染的程度。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以及空气污染等都会直接导致香料质量的降低。

采取的时机:同一棵植株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辰采摘,不同的生长阶段采摘,其芳香成分也会不同。

3

香文化发展史

(1)香品的种类

"香品"一词常有三种用法:其一,指"香料",如"麝香是名贵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制成的物品";其三,指"香气的品质",例如"某某香香品高雅"。

(2)香品的鉴别与选择

原料、配方、工艺

天然香料及其萃取物的养生价值远高于合成香料。合成香料系原料取自煤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原料等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学材料,虽然气味芳香,但作为化学制剂,对健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熏烧类的香品尤其明显。

而天然香料正好相反,几乎都是药用植物,不仅有香气,还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

香气特征

由于不同的香品其风格各异,没有划一的鉴别方法,但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沉香是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香气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香味醇和,浓淡适中,深呼吸也不觉得冲鼻;

天然香料作的香,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较好的熏烧类的香品,其烟气浅淡,为青白色,或微烟、无烟。


产品外观所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质优香可能外观平平,质劣香可能外观华美。所以,应注意别被香品的外观所误导,基本上还是要靠香气来鉴别。香品的外观


香与香具
4

香炉是常见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属,也有石、木等材料。

1.香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带有提梁)的小熏炉,用于取暖,也可熏香。

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2.手炉

香斗,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供佛。柄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常熏烧香粉或香丸。

--3.香斗

4.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木或玉石,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随身携带或挂佩,多为刺绣丝袋,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材质的镂空小盒。

--5.香囊

4

香与佛教

佛教寺院大殿前多有一个香炉由于香料,特别是用于焚烧的香,与人的精神活动有格外密切的关系,所以古往今来的诸多宗教,都对香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其中佛教尤甚。

(1)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

(2)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殊胜的供品

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3)佛家以香治病

由于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香与文人

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不知是时刻不可离的香使中国文人创造了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艺作品,还是因为文人爱香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独特。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瑞脑"即龙脑香;"金兽"即兽形铜香炉

香的释义

香,灵动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

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宋代理学大学朱熹《香界》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资讯
推荐图文
佛香的起源和介绍 佛教进香的方法 中国香道的历史渊源
佛香文化解析 莓茶-大山里的一杯好茶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中商贸易网
微信服务号

联系我们

QQ:40069780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扫一扫

扫一扫
联系微信客服

服务热线
正在加载...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